我喜歡知識分享,深信、也親身體驗了 費曼方法 的力量,但本部落格在 2024 年也只寫了 22 篇文。我覺得不夠!2025 年,我要用力加大自己的分享力道。
這篇筆記是筆者寫給自己的精神喊話、加上碎碎念,我要喊出給自己的 2025 年目標:
目錄
2025 年,我正在大膽嘗試!
從 2020 年開始投入寫作至今,我的知識分享幾乎以部落格文章與 Facebook 貼文為主,產出速度也不夠快,除了承認自己不夠努力以外,完美主義是我最大的藉口,我一直想學更深入的知識、為讀者產出最獨一無二的內容。
然而,從網站的讀者回饋、還有到校園演講後同學們給我的意見之中,我發現有很多人告訴我:他們喜歡我的演講中介紹的統計學知識,只是不知道我在寫部落格,不知道存在這些文章介紹資料科學;又或者是,有同學看過我的某些文章,卻不曉得我寫過其他主題。
這些相似意見我聽過太多次,我把它們總結成:好豪品牌以及其知識產品能見度不足。在這個結論之下,前面提到的完美主義對我來講就成了毫無意義的藉口,畢竟,更多讀者不認識我已經存在的產出,而不是急迫需要更多高品質的產出。
因此,2025 年我給自己的期許是「加速」,善用更多社群平台管道,擴大自己的知識影響力。很多內容我可能過去在部落格文章已經分享過,但我想用不同方式、讓更多需要這些內容的受眾看見。
以下是我給自己的挑戰,以及開啟這些挑戰背後的想法。
Instagram 經營:專注於資料科學知識與職涯成長

到學校社團演講後,我當然會在演講結尾介紹自己的部落格主題,而在交流時間,多次有同學直接告訴我:學生都用 Instagram,希望我也能在 Instagram 分享。
我前幾次聽見都想說:「我已經常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發文了,這樣不就夠了嗎?」,現在回想起來,這就是老古板、僵化的想法。社群平台是與時俱進的,每段時間不同受眾的流行本來就不一樣,想讓自己被聽見,當然需要努力跟上時代、在符合潮流的位置發聲。
因此,我正開始盡力經營我的 @hao2huang
Instagram 帳號,這個帳號取名來自我的姓氏與暱稱「黃豪豪」,夠有代表性了吧。
在 Instagram 我將會專注在 #資料科學
、#職場
、#學習
關鍵字,用一眼就能看懂的圖像、短影片、與文字,直接傳達最精華的概念,首要目標是讓學生或是新鮮人,更加熟悉資料科學職業發展、或者統計學在工作中的應用。
YouTube 頻道:長影片形態強化知識傳播
《泛科學》創辦人鄭國威在 Podcast 中提到:「這個時代的著書立論就是當 YouTuber」,古代的讀書人透過竹簡讓世人認識自己的腦袋,現代人想要創造知識影響力,YouTube 是不可或缺的平台。
不用提觀眾,連我自己,即使自認愛看書,也有很多因工作繁忙,下班後不想碰書、連網路文章也沒耐心看的時候,我都會改以 YouTube 來吸收新知。通勤不便也是另一個不讀書的藉口,但在公車或捷運上,只要一支手能空下來,我依然能拿著手機看 YouTube 影片。YouTube 對我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沒有道理不擁抱這個媒體形態。
我目前規劃 YouTube 頻道也是 @hao2huang
帳號,將會是實驗性質,除了我熟悉的資料科學或 Python,我想分享我研究的生產力工具,可能是手機 APP、電腦軟體、筆記方法、又或者是新的 AI 工具,尤其我是 Mac 電腦愛用者,經常試用有的沒的 macOS 軟體,我想讓這些嘗試經驗發揮價值,把我試用軟體後總結的優缺點分享出來,讓聽眾少花一點親身試用才發現不適合的冤枉路。
但我們終究得承認自己時間經歷有限,再加上我撰文的此刻還不太熟悉拍影片與剪輯方法與流程,所以,我會優先注重 Instagram 經營,YouTube 長影片設計就有規律地學習與實作,目標放在 2025 下半年至少能每雙週發表一部影片。
Threads:無拘無束碎碎念
Threads 的計畫,就是沒有計畫 (˚∀˚)
Threads 是個很自由的平台,在我個人觀察,短文要爆紅的演算法排序標準變化多端,短文、長文、激進的、平淡的各種文章都有可能紅。所以,Threads 我會維持我過去的玩法,不追求紅,只單純抒發心情或更新近況,一週至少發文兩次,當作週記或日記來寫。
部落格:輕度撰文、深度結構
隨著以上新計畫的開展,筆者一直以來的耕耘重心—「好豪筆記」部落格,也得重新思考它的定位。
如同前面所述,我相信現況是能見度問題比內容更急迫,因此在增加平台分享能見度的同時,我將調整內容創作的概念與步調:
首先,新文章撰寫將以支持 Instagram 與 YouTube 為主要目的,例如我想在 Instagram 介紹求職技巧、但在 Instagram 上礙於篇幅寫不完整,就回到部落格寫文章補充資訊。換言之,(至少在今年嘗試)減少只為部落格平台獨立創作的頻率,若有需要寫新文章,會以其他平台沒講到的內容為主,並且降低編修時間、不讓完美主義阻礙自己。
其次,目前累積的 120 多篇文章,將思考如何編排、整理出架構,特別是我投入很多心力撰寫的 假設檢定 與 A/B 測試 主題,我想將文章與文章之間的連結關係呈現得更清楚,讓有興趣的讀者知道有許多相關文章存在,可以一篇接著一篇讀下去。當然,這是理想化的目標,實際執行方法我還需要好好研究,或許是修改網站格式、也可能是像 卡片盒筆記 的概念一樣設計索引網頁(index)。
不只內容創作,部落格的網站本身也需要修改,我個人一直對網站的讀取速度不甚滿意,每次打開新頁面總覺得卡卡的,用網頁設計的行話來說,就是 PageSpeed Insights 跑分不夠高,不只是使用者體驗不佳,更會降低 SEO 的成效,改善網站效能也在我的 2025 目標內。
Facebook 粉絲專頁:集中佈告欄
Facebook 粉絲專頁 一直以來都像是部落格文章更新的佈告欄、像是大聲公,近期這個角色也不會有太大改變,我會在粉專持續用「摘要」的方式宣佈我在各個平台的更新。
結語
把這些目標與展望寫下來,是為了幫助自己想清楚、確定自己要幹嘛。這篇部落格文章是我唯一一個我說出這些目標的平台,因為存在 一種說法,認為過度談論我的目標,會讓大腦以為自己已經完成它們了,反而降低著手完成的機率。所以我不會再宣傳這些目標,直接專注於內容創作(Just Do It!)。
2025 年會是我用力實驗的一年,經營這麼多平台真的能快速提升知識傳播能見度嗎?我不確定;我真的能如願分配時間投入這麼多平台的內容創作嗎?我不知道。
而我確定:試了之後,一定會知道答案,那麼就督促自己去做吧!
對於讀到這裡的你,謝謝你看完我純粹的自我精神喊話。筆者在 2025 年想嘗試的方向太多了,如果你喜歡「好豪筆記」的資料科學與職涯經驗分享(並且已經追蹤 Facebook 粉專)的話,推薦你先追蹤我的 Instagram 帳號 @hao2huang
,它將會是我接下來分享的主力平台!希望你願意私訊或 email 告訴我你想看到我分享什麼內容,也希望你喜歡我接下來的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