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新的一年開始,你是否也會為自己設定新的「年度目標」呢?
為挑戰加薪考取專業證照?學個新的樂器?或者攻下三座山峰?
好豪在去年(2020 年)之初,為自己設下了「要學完 N 項線上課程」的年度目標,我也努力地計算進度、每週規劃目標應該要達成多少等等。
很難過地,在半年後,我停止規劃自己的每週計劃、停止計算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。原因是,我給自己過大的目標,更會因為沒達成目標而不快樂。搜集了許多資料後,我發現自己對「目標」有不少錯誤的認知,所以才會有「沒達到目標的不快樂」。
在這則筆記,我整理出我所學到對目標設定的重新思考:把目標當作指南針、而不是終點線。也記下我會如何改變我對自己年度目標的觀點。
目錄
考慮捨棄「設定目標」?
當我們把目標當作終點線,而自己跑不到這個目標時,自然就會有一種挫折感,就算我們知道自己已經盡力、或者知道未達到目標是受生活的變數影響,挫折感依然會存在,有些觀點會說,其實並不一定要設立目標。《原子習慣》這本書就告訴我們,不需要設定目標、不需要有這條終點線,也有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。
想要更好的結果,就別管目標設定,而是專注於你的系統。
《原子習慣》
《原子習慣》的「系統」指的是邁向目標的過程、方法、或者習慣,這本書認為讓人強大的理由不單單只有達成目標或創造成果、而是持續維持創造更強自我的習慣。
捨棄目標設定、只專注建立系統(習慣),有幾項重要的好處:
目標讓人太過於注重如何爬向終點、而不是著眼於改善系統
例如,我們只想著讓考試更高分,不顧一切花時間死背、卻沒有想過調整學習方法與效率;或者,為了讀書廢寢忘食,反而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。
建立目標通常是因為「達到目標讓我開心」
聽起來很理所當然,然而,達到目標並難以獲得持續的開心:
- 沒達到目標之前呢?難道這段努力的過程,因為沒達成目標就不開心了嗎?
- 達到目標呢?開心一下之後,是不是一定要建立下個目標才能再度開心?
這麼說來,專注於養成系統(習慣),我們可以完全不用設定目標、同時不斷讓自己變強嗎?
- 對。只要擁有系統與自律,我們就能不斷進步
- 也不太對。其實我們不可能、也做不到沒有目標的努力
設定目標是對自己誠實
即使我們沒有明講,我們心中終究有目標。
仔細想想,完全沒有目標的自我精進其實聽起來很荒唐!不太會有人無緣無故在背英文單字吧?如果真的沒有目標,那為什麼不是背西班牙文單字、為什麼不是背韓文單字?
人不會真的沒有目標,通常是自己講不清楚目標是什麼,或者是心中暗自知道目標遠大、害怕目標沒達成會讓自己失望,所以選擇不設定目標。
既然心中依舊有抱負、有對人生的期待,試著把目標想清楚、說清楚,不只是對自己誠實,光是釐清目標就已經是在讓自己更接近目標了:
- 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並且能說得清楚,努力的動機會更強烈
- 有意識地確認行動與目標之間的關聯,將提升自己進步的效率
而對於系統,我在 Youtuber Ali Abdaal 的 訪談節目 中,學到另一種角度的解釋:每個行為都是「結果導向 (outcome-oriented)」。人做每個動作,都會在心中有個預期結果,這個預期結果就已經算是目標。
例如,「每週做 100 個伏地挺身」看起來是個系統(習慣),實際上這個系統包含了自己對身體健康、或體態改變等等對美好未來的預期,一旦你有維持這個系統的理由或期許,那麼這些動機就是目標,追求系統的行為本身也是目標。所以,只要你正在追求進步,就不會真的是「別管目標,專注於系統就好」的人。
了解自己的確擁有目標後,要讓目標設定這項行動確實創造人生的快樂,我們需要對目標設定有更恰當的認知與思考。
把目標當作指南針
把目標當作終點線的想法,會讓目標陷入「達成 / 未達成」的二分法,也就是讓「快樂 / 不快樂」被目標所左右。
我們可以選擇用另一種心態追求目標:把目標當作指南針,指南針將引導努力的方向、也指向我們的熱情所在,但是它並不需要告訴我們「是否達成」或者「離終點還有多遠」。這項對目標的想法化為簡單的公式就變成:
以外語學習為例,如果是把目標當作終點線的思考方式,我可能會把目標設定在「通過語言檢定測驗」,而「努力準備考古題」會是我需要培養的系統。在這種思考方式下,準備測驗的過程,心中會感受到很大的時間壓力,無法享受學習,也可能被緊張心情影響學習效率。如果不幸考砸了,更會對自己無法達到目標大大失望。而考古題通常也只對單一項考試有幫助,練習考古題不會是值得長久培養的系統(習慣)。
如果改成 目標 + 系統 -> 成果
的思考方式呢?我會把「說一口流利的外語」視為目標,這項目標沒有終點、只會是引導向更好的自己的指南針。為了這個目標,我會培養每天讀兩篇外語新聞、或者每週背 100 個單字的系統(習慣),這項系統也同樣不需要設定終點、因為系統的價值值得我維持一輩子。
如此思考之下,「通過語言檢定測驗」不再是目標、而只是「成果之一」,我會一直追求我真正理想、且遠大的目標,並盡力維繫我的系統,檢定測驗則是通過也好、沒通過也罷,因為「通過語言檢定測驗」不是終點線、更像是跑道邊路過的美景:反正,即使看到這片美景,我也不會停下腳步、將繼續奔向目標,不需要讓快樂與否受制於路途風景。只要我專注於目標、並堅持系統,就是在對的方向持續進步。
結語
勇敢喜歡現在的自己、而不是懊惱於目標是否達成。
《原子習慣》強調系統讓我們更強大,但是只有系統而沒有目標則是對自己不誠實,追求特定的終點線又會有不知能否達成的壓力。因此,我們可以嘗試把目標視為指南針,讓目標與系統相輔相成, Ali Abdaal 用陰陽調和的概念比喻:學習讓「追求進步」與「接納現在的自己」的心態共存,而不是把「沒達到目標」與「不喜歡現況、不快樂」劃上等號。
現在重新想想我的年度目標,我依然跟去年一樣熱愛線上課程學習、有 N 個課程想要完成,但是這次我想清楚了:課程學習本身不會是目標,自己真正的理想目標是要「成為有競爭力的工程師」,課程學習只是我的系統之一,其他系統還有分享技術文章、本業外專案練習等等。重點是,我確定了目標與熱情,就只需要專注於培養系統,確認系統有足夠強度且落實執行、保持自己有效率地前進,至於今年是否會完成那 N 個課程?只要目標與系統確實帶著我進步,就不需糾結了吧!